大坑位屬頭嵙山系,約距今200萬年前,台灣島快速上升,雪山山脈的岩石快速被搬運堆積於山麓及淺海,形成今日的頭嵙山層,而後陸地上升遠離海面而形成,其間可能經歷兩次的冰河期,40-32萬年前的里斯冰河期和11-1萬年前的沃姆冰河期,凡此種種大地的歷史,都因大坑山區特殊生態環境,而被記錄在地質及植物中,成為後人展讀台灣大地的重要瑰寶。
頭嵙山系位於台中市北屯區與台中縣新社鄉交界,為台中盆地中段東側的低山丘陵。大坑位於北屯區東側,為東高西低的丘陵地形,內有大坑溪、濁水溪、清水溪、橫坑溪、苧園坑溪、廍仔坑溪,由東向西流,大坑地層有大約連坑巷以東的頭嵙山層,連坑巷至大坑溪以西(約等高線300公尺)之間的卓蘭層,卓蘭層以西的錦水層,由於地層、坡度、地形的差異,鋪陳成迥異的地表舞台。
頭嵙山層區
|
大坑頭嵙山層可見的特殊地景包含卵石流、瘦嶺、蝕谷、懸崖、山崩、潛移、漂木化石等,頭嵙山是本市第一高峰859公尺,音譯「爬無久」,位於五號健康步道,因形似頭盔而得名,為良好的展望點,意義彌足珍貴。
|
|
卓蘭層區
|
卓蘭層以灰色砂岩、頁岩互層為主,結構鬆軟,由於斜向互疊,差異侵蝕出現豬背嶺(HOG BACK)、單面山的層階地景,本區水域較發達,大坑溪、清水溪、濁水溪、橫溪匯集,提供親水的休閒機會,較大的河階堆積地,成為大型遊樂園的集合場,如亞哥花園、卡多里遊樂園、威尼斯遊樂園、東山樂園、天星遊樂園等匯集,提供台中市民及中部遊客的遊樂空間。
|
|
錦水層區
|
錦水層以砂質頁岩為主,並與泥質砂岩交互層,為卓蘭層的下層,現有6-8號登山步道6592公尺,及風動石公園,風動石成因應是沿節理雨蝕崩落餘的石指地形(ROCK PILLAR),提供市民休憩的空間。
|
|
我們看到大坑山區的礫石景觀,
看到921大地震後,地表大片面積的崩塌現象,
看到災後生生不息的生態演化,
這都是大坑地形與生態的重要特色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