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參訪篇 | yjes0104 | 十一月 18, 2010,12:51
文化館修復完成後,里長認為既然是花了這麼多的心力及金錢,總不能只有空空洞洞的一棟房子,於是邀請了附近的相關單位,水源地文教基金會、文化局、台中一中、市長公館、文英館等等一起協商,向市政府的都發局及自來水廠尋求協助一起找回以前的記憶,但因房子不大,無法將自來水相關的器材及資料放入讓人參觀,所以往外發展,將廣場規劃成一多功能的運動休閒場地,設露天咖啡座,成為一個親子共遊的地點吸引更多的人潮。
里長說這個計劃推動經過三年有點牛步,並不順利且緩慢,且市政府一直希望這裡重新更新,也就是除了放送局及水源地文化館不拆外,其餘的全部拆掉重建,所以已經吵了好幾年了,明年應該就會動工了。
目前由於計劃中的軟硬體設備及資料都還沒找來,房子也不能一直空著容易壞,於是在此設立一個照護獨居及身心殘障老人的地點,請思恩堂傳愛社區服務搭配樂英里發展協會,一起接送老人日間照護,你們現在看到的這些菜園,都是老人家自己種的,房子裡展示的是他們的畫作及美勞作品。
活動參訪篇 | yjes0104 | 十一月 18, 2010,12:45
走著走著,里長帶我們走進一條小巷子,說:「這條街叫水源街。」。巷子裡住著里長的里民,里長哼著小歌,親切的跟里民打招呼,大家都很熱情的呼應著我們,而巷底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。
當大家竊竊私語說沒人帶路誰找得到,接著就看到一個大廣場,里長說這個地方在光復後設為水資源研究所,後來有一段時間借給省政府當宿舍,凍省後還給市政府,還來時房子真的很破爛,晚上可以看到月亮白天可以看到太陽,外面下雨裡面積大水,市政府認為房子實在是太破了不要用直接打平,梁里長在91年時得到消息覺得實在是太可惜了,於是要求市政府讓他接手整理好了。
結果請人評估後需要150萬的維修費,實在是太貴了,就在不曉得該怎麼辦的時候,剛好前面的放送局在維修,里長就請求文化局的科長讓他搭一下便車,順便維修這邊的房子,科長說我跟你什麼關係啊!憑什麼幫你修房子,里長說你維修的是歷史建物我的也是,於是將此地取名為水源地文化館,再向文建會申請了430萬補助維修,並於92年完成。
搞笑出槌篇 | yjes0103 | 十一月 17, 2010,14:03
往水源地文化館的路上,走在小小的羊腸小徑裡,前面的里長忙著和里民打招呼,他果然和這邊很熟。突然有個東西讓我眼睛一亮,是我最愛的小狗?!
圓滾滾的身材、毛茸茸的身體、水汪汪的大眼睛,讓我忍不住想上前摸摸牠。結果這隻不識相的小狗竟然對著我這個超級大正妹狂叫。不過不管愛不愛叫的狗我都喜歡,所以我就拿起相機狂拍,但閃光燈好像激怒牠了,牠突然撲向我,要不是他有被繩子綁住,不然這篇文章我可能要在醫院寫了...。
活動參訪篇 | yjes0104 | 十一月 17, 2010,13:46
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於西元1934年於水源地公園建設放送局,為台灣第三個廣播電台(另二個為台北放送局及台南放送局),放送局是日語名詞,意為「廣播局」。
後來被中央廣播公司接收,1968年更名為中廣台灣台,1998年搬遷後將土地及建物歸還台中市政府,2002年台中市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。台中放送局建於1935年,主體建築屬於「過渡式樣」,裝飾元素包括「簡約羅馬風格」與「簡化哥德風格」兩類,建築及庭園景觀,位於全台絕無僅有的「電台街」上。至今已走過七十餘年歷史。
2005年台中市文化局委託大千廣播電台管理。大千電台將其規劃為廣播文物館,館內展示各種古董留聲機、收音機、廣播設備。
放送局的存在讓現在年輕的一代瞭解,廣播是紀錄與見證歷史的重要媒體工具,在過去沒有網路及電視影音的時代裡,「廣播電台」是最快速獲得訊息的工具。
放送局目前修繕中,暫停開放。期待他再度開放,我們就可以入內參觀。
活動參訪篇 | yjes0104 | 十一月 17, 2010,10:21
奇怪?這裡是哪裡啊?我們小心翼翼的跟著這位自稱是里長的人,心想:他真的是里長嗎?會不會被騙了,難不成是傳說中的怪伯伯?我在心裡OS亂想。
走了好一段路程後,那位「里長」帶我們走到一個寫著「電台街一號 台中放送局」的牌子前面,他說:「這是整條路上唯一的一個門牌號碼。」我們聽完後大吃一驚,難怪剛剛一路走來都看不到任何門牌!這樣說來,整條電台街就只有台中放送局這棟建築,哇!真稀奇。下次來參觀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觀察一下哦!
最後我們還跟親切的里長合照,我在心裡小小的懺悔一下─里長大人,對不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