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育仁由來][育仁校史][建校故事]

神父的夢想--郵票蓋的小學

  韓神父說:「教會沒有太多的錢,但是我們在國外的朋友卻不少,於是我們就寫信給比利時的朋友,寫信時,不只寫1封信、10封信也不只100封信,而是好幾千好幾萬封的信,於是寫好用印的,然後在每封信上親筆簽名,寄給我們的家人、鄰居、親戚朋友,告訴他們;我們在台灣看到許多的小朋友,想給那些小朋友一些幫忙,給他們蓋一個小學,你們是否可以給我們捐一點錢?家裡比較有錢的,就多幫助我們一點,家裡錢不多的,就少一點,雖然錢不多但是他們都很願意幫忙,也很喜歡且贊同我們的工作,更支持我們的工作;至於比利時的小朋友,跟你們一樣大,我寫信到他們的小學,我請他們的小朋友做募款,把錢寄給我們,我給他們寄郵票當回禮,於是我們就在台灣請朋友給我們集郵,例如:我們辦一個同學會!同學會的朋友,把他們的郵票都帶來給我們,我就蒐集好郵票,還不夠就到外面去買舊的郵票,不是幾十張、幾百張、幾千張,而是幾萬張、幾十萬張,然後都放在小袋子裡面,國外的朋友給捐款多少錢,我們就給他們多少郵票,就這樣做了幾年,累積了幾千幾萬封的信,收集了許許多多的錢,也寄給他們很多的郵票,就這樣慢慢的募集到我們需要的錢。在當時募款到兩百多萬,於是買了現在的校地,我們都很高興,這塊地還包含對面教堂的那塊地,當時只是空地完全沒有房子。

創校神父聚集會商建校事宜

神父與建商討論校舍建築

 外國小朋友節省零用錢--建造育仁的第一棟校舍

  1966年司神父拿到教育碩士學位,自美國來到台灣,開始籌畫育仁小學建校事宜,育仁的第一棟校舍就在司神父的監造下,並且向歐美天主教徒寫了萬餘封信所募得款項建造來的,其中最令司神父印象深印的是,紐約一所天主教小學三年級的小朋友,在導師Sr.Ruth的帶領下,節省了零用錢,捐了八十塊美金,而且還寄了全班的照片過來。看看過去,想想現在,育仁之所以會有今天這樣的規模,都是前人戮力奉獻所累積得來的。飲水要思源,吃果子要拜樹頭,今天育仁已從幼苗成長成一棵大樹,我們今日能夠安心的在這棵大樹下乘涼、蔽蔭,心中可不要忘了前人的努力啊!

施校長赴比利時探望司神父

育仁設立時的舊校舍

 

 

小小發票變瓦片

  1996年,校內師生發起「變變變,小小發票變瓦片,你一片、我一片,同心協力把校建」的建校運動,在校舍的建設過程中,當時在校的學生感受到建校工程之浩大,於是向校長表示不知道當學生的可以為學校奉獻什麼心力,就在全校師生一陣討論過後,發起了全校捐發票的活動,而且隨著樓層往上發展大家愈努力,建校經費在大家同心協力的努力下募足,最後校長施麗蘭走訪歐美名校建築,融合東方學園建築藝術,與建築師費心規劃短、中、長三期建築。整個空間形成中,育仁校園建築取自『一棟會像大樹一樣長大的房子』的構想,其生命力、自然性的意念,來自育仁本身特有的宗教及歷史『根性』,期待能營造出與自然契合,像大樹般非定性、定型化的學校空間。育仁這棵「會呼吸永續性成長的大樹」,就在蔡博文建築師、李茂盛建築師聯手創作下,紮根散葉,頂戴陽光,吸收雨露,自然茁壯生長、綠意成蔭。

1996年學長們捐發票時快樂的神情

千禧年後陸續擴建完成的新校舍

資料整理:林宣竹

[育仁由來][育仁校史][ 建校故事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