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時光隧道

bullet_pieces.gif

[穿越時光隧道][百年全記錄][老古董巡禮]


        台中火車站是個歷史悠久的古蹟,今年正好滿百歲喔!既然火車站是台中的古蹟,大家就不能不知道它的歷史啦!台中火車站的歷史可分成『日治時期』、『光復後』、『現在』三個部分,聽我說了這麼多,你是不是也對火車站的過去產生了興趣呢?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吧!

日治時期的台中站

台中火車站的興建始於1905年(明治三十八年)五月十五日,原本的火車站稱為「台中停車場」,第一任的驛長(站長)為塚澤力太郎。第一代的台中車站是一木造平房為木構建築。與台鐵現今的許多未改建小站類似。1905年(明治四十一年)六月三十日,台中站內興建火車頭的機關庫。

同年十月二十四日縱貫鐵路全通儀式在台中公園舉行,日本閑院宮載仁親王來台參加,台中車站此時達官貴人雲集,可謂盛況空前。1909年(明治四十二年)陸續完成鐵製跨線天橋及第一貨物倉庫的建造。隨著縱貫線的通車,台中市日漸發展,舊站房的空間已不敷使用。於是在1917年(大正六年)興建第二代的台中車站,稱為「台中」,此即現存台中車站的主體。第二代的台中車站為磚造建築,屬於後期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,其中央山牆、高聳的鐘塔以及急斜式屋頂,都很壯觀唷!更增添一份藝術氣息。而車站內部候車大廳挑高的設計,玄關與樑柱上精細的雕塑及拱形橫樑,充分顯示出日本人將台中車站設計為中台灣出入門戶的企圖與氣派。

光復後的台中站  

台中市的都市發展是隨著鐵路的興建而繁榮,因此自日治時期已有人口集中的趨勢。台灣光復後,由於車站客運量增加,原有的車站,空間已不足。1949年(民國三十八年)為因應旅客增多的需求而進行車站的擴建。
台中後車站是昔日台糖公司的「中南站」,日治時期由當時的 

「帝國製糖株式會社」所經營,當時製糖工業必須由鄉村農地將甘蔗以「五分仔車」載運到台中市的台糖總廠壓榨、製糖供內外銷,台糖鐵道由台中市延伸到郊區的太平、霧峰、草屯及南投,客、貨運路線亦發達。
往昔交通工具相當欠缺的時代,坐「五分仔車」通勤、通學的民眾,許多都是透過「中南線」完成學業,但是1960年代起(民國五十年),道路客運興起,交通工具普及,逐漸取代「五分仔車」的運輸功能,台糖公司的中南線位在台中縣、南投縣交界的烏溪鐵橋,被中部的八七水災沖毀後,從此就結束營運,改用卡車載運甘蔗原料,而原先的「五分仔車車站」則成了「台鐵台中後站」,繼續服務搭乘火車旅客業務。

現在的台中火車站

最近十餘年來,因應現代化的需求,台中火車站又進行了數次的修補、改建。最後,才演變成現在這種「現代化」的火車站。而台中市素以「文化城」著稱,台中火車站也希望以「文化站」為特色,在承擔運輸的使命外,並經常舉辦各類的藝文活動,例如:插花藝術、書法展覽、雕塑作品展、音樂饗宴、繪畫展…等各式各樣之藝文活動一連串的在台中站展開,加上二十號藝術倉庫與車站緊密結合,為台中市文化城增添許多風采,也為藝術文化盡一份心力,現在如此,將來也是如此。

保存文化資產、發揚古蹟特色、傳承台鐵文化,台中站全力以赴,期望再提供更好的服務環境與文化活動,為民眾及旅客提供優質的乘車環境與生活空間,讓台中站風華再現。


資料來源:

台中火車站蘇鎮霖站長

資料整理:

陳宣方

 

 

 

 

 

車  站

中文的「車站」一詞除了站房的意義之外,也表示為了便於客貨上下車而在鐵道沿線設置的場所。場所內一般包含置站房、月台等服務運輸之建築物,另外依需求設置機關車庫、工房、煤水設備、號誌樓、調車場等設施。

在日治時期日文用法中,「驛」和「停車場」經常混用不分,皆指鐵道車站,一直到昭和年間,日本國有鐵道單位發佈規定,將站房、月台等客貨運場所稱之為「驛」。所以「驛」相當站房及附屬建築。

停車場

「驛」、調車場、號誌設施等合稱為「停車場」,所以「停車場」相當整個車站場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