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學習紀實

活動主題: 訪問和育仁資歷一樣的楊秀鑾老師

採訪地點:

校史室

日期時間: 96年11月15日(星期四)8:00~9:00

參加的隊員:

林宣竹、王嘉語、林毅芸、詹雅婷、張凱翔、
趙以清、陳羽柔、陳筑恩、黃以傑、李舒媺、
黃聿瑄、王子維、李碧珠、楊斐婷、蔡慧珍

採訪內容:  
 

老師您好,我們是本屆網界博覽會的隊員,在學校剛成立時,您就來育仁教書了,您是和育仁資歷一樣長的老師,對於育仁您一定有著深厚的感情,我們想跟您請教一些問題,做為我們的題材。


 風趣的楊老師接受我們的訪談

陳筑恩問:

請問楊老師當初您在什麼因緣下,從鹿港到台中的育仁小學教書呢?

答:

我是鹿港人,那時候在台北唸書,是現在的台北市立師範大學,所以應該說是從台北到台中來教書。那一年是民國56年,也是我即將畢業的時候,剛好天主教要在台中市首創教會學校。因為是剛創立的學校,一切從零開始,可說充滿了挑戰,我是屬於那種滿是理想又喜歡實現的人,再加上我真的很喜歡小朋友,所以當初就毅然的決定來台中,希望能使一個從零開始的學校,變成一個很完美的學校。

黃聿瑄問:

請問那時候楊老師您幾歲?這是您的第一份工作嗎?

答:

答:先給你們猜,那時候我幾歲?「18歲!」你們一定想不到吧!那時我還在就學,一般畢業是在七月,但我在三月就接受了聘書。這是我的第一個工作,也會是我一生的最後一個工作,因為我真的很喜歡教書,所以從來沒有想過要換跑道。

做了40年老師,18歲就開始當老師

黃聿瑄正在發問問題

詹雅婷問:

請問那時學校有幾班?有多少老師?

答:

幼稚園有五班、小學有兩班,都是一年級,很迷你哦!當時小學部二班有三位老師,老師是包班制,另外有一位老師教唱遊,幼稚園老師我就不太清楚了。

趙以清問:

請問那時候您教一年級嗎?一班有多少人?學生乖嗎?

答:

是的,當時只有一年級。一班有50人。那時的公立學校大概都有7、80人,台北的老松國小也有8、90人,我們算是最少的了。至於學生,嗯…要看對乖的定義是什麼,那時候的學生比較木訥、比較羞澀,不敢跟老師聊天,和老師比較有距離。

詹雅婷在做筆記

趙以清認真聆聽老師的回答

黃以傑問:

請問老師當您第一次站在講台上時,您的心情感覺如何?

答:

其實,當老師不只學識要夠,在正式當老師前還需要接受許多的訓練,要經過長期的實習試教。當時我是在我就讀學校的附屬小學試教,那裡的小朋友都很活潑,跟現在的小朋友很像,這所學校常常有實習老師來試教,而且他們大部分都是教授的小孩或是外交官的孩子,所以小朋友都很聰明,很好問,這對我們是很好的磨練。再加上我們實習時不是只有當老師一種角色而已,連教務主任,校長都要模擬,因此當我站上講台時一點都不緊張。不過當我選擇來育仁時,教務主任和校長都贊成,唯一反對的就是很愛我的級任老師,因為他很擔心萬一這個新的私立學校沒有創立成功而結束了,那以後我的工作怎麼辦?但我還是決定接受挑戰,當然也覺得身負重任,一定要想辦法讓學生喜歡我,家長信任學校,如果能讓育仁小學在台中市站穩腳步,真是件好事。所以第一次教書,我不會緊張,只覺得責任重大,一直很認真教學。

林毅芸問:

請問老師您在教書的過程中,有遇到什麼挫折和困難嗎?

答:

碰到挫折都會,但是我會勇敢的去克服。我們實習學校的小朋友都很聰明、很活潑,那時候的城鄉差距是蠻大的,所以碰到的問題還是有一些不同。我的性很強,如果我有無法突破的難關,我會去找校長、教務主任一起想辦法,我們校長那時候也才26歲,大家都很年輕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,我們互相討論,然後就把挫折當作一種挑戰,因為這個蠻適合我的個性。所以越接受挑戰我的精神就越旺盛。另外我還有一個法寶,就是找家長協助,跟家長一起討論,孩子的問題在哪裡,一起解決。一般說來家長都會獲選家長的認同,家長認同以後,阻力就會小一點。所以雖然困難很多,但都能圓滿解決。

要把挫折當挑戰

天生我材必有所用

王子維問:

請問那時的教學方式和現在有什麼最大的不同?

答:

現在的老師都是比較專業的分科教學,而且有投影機和各種的輔助教具,以前的教學方式是靠老師的一張嘴,而且以前是包班制,每個老師十八般武藝都會。剛創校時人手還不多,楊老師不只當過弦樂隊的指揮,運動會在操場喊口令的也是楊老師,晚上教同仁們舞蹈的也是我,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真不可思議呢!當時的教學方式和現在的比起來比較粗糙,所以當時老師的口才是很重要的。我常常告訴自己不是只在教書,是要演書,要把它演出來,讓小朋友喜歡、感興趣,然後小朋友長大之後自己就會去專研。

王嘉語問:

請問老師您一定很喜歡您的教學工作,因為您已經教了四十年,不知您的教學理念是什麼?

答:

我教書教了四十年,沒有一天不是笑著來學校的,因為老師很喜歡跟小朋友在一起,我覺得跟小朋友在一起很快樂。所以覺得每天到學校來就是做一件快樂的事,我不會把教書當做一種繁重的工作。我想教書是我的第一個工作,大概也會是我這輩子最後一個工作。至於教學理念呢,老師很相信一句話,叫做:「天生我材必有用。」這句話對小學生特別重要,因為小孩子很天真可愛,對什麼都感興趣,卻不知道自己的專長是什麼。到了國中、高中之後可能知道,但老師總覺得慢了些,因此,老師想辦法讓自己的學生各種都去嘗試,找到自己的專長、潛能,然後去發揮。假如老師沒有給學生這個機會,家長又忙,很可能這個小朋友到長大才找到專長,你的起步比別人慢,專業也可能會輸別人,所以老師一向把「找出小朋友的專長」看得很重要。所以趁早發現小朋友的專長是老師認為很重要的事。

林宣竹問:

請問老師您覺得從以前到現在學生的學習態度有什麼重大改變?

答:

學習態度和社會背景有很大的關係,以前的學生個性純樸,比較不會被外在的花花世界影響,在我教書的第二年才有電視機,當時的節目又很少,所以可以看電視的時間比起現在少得多。又因為學的東西較少,小朋友在碰到問題時,比較會專注,也願意花很多時間來研究、尋求解決的方法。現在的學生學習的機會很多,可以學的東西太多,在碰到問題或挫折時,不會想要用心的去克服,一下子就放棄,心裡會想:「反正我這個學不會,那我就改學其他的。」所以雖然會很多的東西,但學習上卻比較沒有那麼堅持專注,也就欠缺精湛。不過現在的學生知道得較多,各方面的知識較豐富,也比較活潑。

林毅芸問:

請問您覺得學生的壓力有偏高的現象嗎?

答:

以前資訊不發達,家長無從比較,現在的家長很怕孩子輸在起跑點,往往要孩子學很多東西,希望你們表現很好,所以我覺得你們現在的壓力比較大,可是我覺得現在小朋友有很多學習的機會,但是沒有熟練的時間,所以沒辦法吸收,學習反而變成一種壓力。

現在的學生比較活潑

我每天下課還有很多才藝課

張凱翔問:

請問老師您碰到調皮的學生,您會怎麼處理呢?

答:

你們現在從報紙或新聞得到的負面消息太多了,小朋友常常在有意無意之間學起來。以前的學生只是調皮、淘氣,但不是壞,他們都很聰明,老師教的都聽得懂,只是坐不住而已,所以我會讓他們成為我的得力助手或擔任班級幹部,讓他有機會去做事,成為小幫手後,我會告訴他這是幫楊老師的忙,所以他們都會盡力去做好,然後我會借機會告訴他上課要專心,大部分的小朋友有了責任後就會做得很好,更想當好孩子。這樣不需要處罰,就會很聽話了。

林宣竹問:

請問老師如果學生遇到挫折時,您都是用什麼方法來激勵學生的呢?

答:

當學生遇到挫折,我會先分析一下是屬於心理上的挫折,還是能力上的挫折。若小朋友是在心理上遇到挫折很洩氣,我便會鼓勵他們多看偉人傳記、名人故事。在上課時,我常常會講一些名人成功的小故事,激勵他們。像最近我最常講的就是王建民和李安,他們曾經遇到哪些挫折,他們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季們看到的這麼好,李安當過扛工,王健民在台灣並不是最棒的。碰到困境的時候,剛好是我們培植能力的時候,持續的努力,才有可能成功。至於能力上的挫折,我會告訴他找朋友一起合作,不要單打獨鬥,能力互補可發揮很大的功效,一起克服困難。

王嘉語問:

請問老師您在育仁教書那麼多年,有小朋友做哪些事讓您感到欣慰?

答:

欣慰的事情說起來還滿多的,因為我跟學生真的感情很好。我印象很深就是他們不曉得怎麼探聽到我的生日,在升旗時,一些小朋友假裝有事,待在教室裡布置,結果他們把整個樓梯走道鋪滿報紙當做星光大道的紅地毯。當我走進教室時,他們排在兩旁,還放拉炮,教室布置得好漂亮,黑板上面畫了美麗的圖。那一次林碧珠老師也有來幫忙切蛋糕!好感動哦!我的生日從此就一屆一屆的流傳下去,每年都有人幫我慶生,後來我想不能再這樣麻煩小朋友了,就想法子把這件事情結束了。但小朋友的貼心,我永遠忘不了

陳羽柔問:

請問老師您教書那麼多年有沒有一直都在聯絡的學生?

答:

有聯絡的人非常的多,有時老師還會當媒人呢!當然不是說故意去牽紅線,只是他們要結婚的時候想到找我。不只學生跟我有聯絡,家長也有連絡,比如有的小孩子長大以後,交的朋友可能父母不喜歡,勸不聽時,他們就會來找我,所以我就會介入他的交友情況,我也不會只聽家長的片面之詞,當我覺得對象不錯的時候,我會跟學生站在同一陣線,一起想辦法說服父母。有一對當初父母很反對,但是我覺得那個男朋友雖然當時不是很傑出,可是我知道他以後一定會有好表現,後來我就勸她的父母,現在他們已經有三個孩子了,真的很不錯。我們班上班對有兩對,當然最後媒人都是我。當學生生活中遇到困難,好像老師比家長或同儕更能夠提供意見,所以他們碰到問題時大概就會找我,從交友的問題到與父母相處的問題都有。所以,你問我有沒有跟我聯絡的人,真是一票人啊!放假時常常有小朋友回來看老師,這是育仁的特色,因為育仁的所有老師都為小朋友付出很多,小朋友都和老師處得很好,這些你們將來都會體會,不管你到國中、高中或大學,關心你最多的還是小學老師。

李舒媺問:

請問老師有什麼特別的學生讓您印象深刻的?

答:

有一個學生姓孫,因為他的爸媽晚婚,他是獨生子,父母的管教相當嚴格,他也沒有什麼朋友。有一次在上健康教育課時,談到家庭教育,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抱怨媽媽比較偏袒弟弟、妹妹,我姊姊很壞,我哥哥很……,吵成一團,這時候孫同學突然站起大聲的說:「你們嘴巴閉起來啦!」他哭出來了,大家被嚇到都愣住了!因為他是獨生子,他跟小朋友說:「你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,還吵、吵、吵,有的吵多好,像我連個可以吵的人都沒有。」全班都很安靜,我就叫小朋友回去以後不要和兄弟姊妹吵架,要好好相處,尊敬哥哥姊姊。那一堂課,老師都不用教,小朋友好像一瞬間都懂了,這堂課也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。

孫同學讓楊老師印象深刻

小學老師和我們感情最深

趙以清問:

請教老師現在學校有哪些老師是教了30年以上的元老教師?

答:

有蕭長金老師、曾水成老師、方豪賢老師、洪淑姬老師、趙愛萍老師、傅美華老師、林碧珠老師、王智權老師。

李舒媺問:

請問有人說廖志清老師曾經是您的學生,這是真的嗎?

答:

不是廖志清老師,而是他哥哥,廖志清老師是蕭長金老師的學生。

黃聿瑄問:

請問您對您曾經教過的學生能夠來育仁教書有何感想?

答:

教國樂的紀叡孫老師、教鋼琴的蕭于文老師、李麗貞老師……,好幾位了。楊老師的學生回學校教書大概是最多的,同事們調侃老師說:「是不是學生畢業時妳都叫他們當老師?」其實不是,他們大概從我熱衷教學中感受到當老師是很快樂的事情,也知道當老師的責任很重大。他們還跟我說,如果他們遇到問題會來請教我。這讓我覺得除了經驗的傳承外,我的責任更重大了。

王子維問:

請問您知道目前在育仁還有哪些老師是師生關係嗎?

答:

目前所知有蕭長金老師和廖志清老師,教自然的張百美老師,也是我的學生。

陳羽柔問:

請問老師您有教到您學生的孩子也是您的學生的嗎?

答:

太多了,這一屆有邵鏡芳、邱靖唐,上一屆有姚嘉奇…。有時候我開玩笑的跟他們說你們不該叫我老師,要叫我師婆才對。不過我最得意的事是他們回來都說楊老師比以前年輕。

大家都仔細的做筆記

楊老師到台北領弘道獎

詹雅婷問:

請問您在育仁這麼久,最大的心靈感受是什麼?

答:

楊老師當初唸書時全班有39位同學,我的所有同學都在公立學校,只有楊老師在私立學校,所以公立學校的情形楊老師約略清楚,一般公立小學的老師都要兼行政工作,我們學校的老師只要專職教書,所以老師覺得在育仁教書比較容易進步,因為沒有雜事,當然相對的小朋友也受益比較多。育仁小學因為是教會學校,是以愛、奉獻的精神來辦學校,比一般學校注重孩子的行為,所以育仁的小朋友得到最多的關注,品德、氣質也都很棒。還有同事間的感情非常非常的好,大家相處和樂很像一家人,一般公立學校的老師下課幾乎就直接回家,育仁的老師不會這樣,大家會互相切磋,談論心得,像昨天我們排練話劇到六點多才回家,育仁的老師會把育仁當做自己的家。有次我去打網球,遇到一位家長,他說:「楊老師我現在才知道原來不只我女兒是你的學生,連我的女婿也是你的學生。」我問了他女婿的名字,想起來他就是那個不很高坐在第一排的小男孩,我接著開始訴說那個可愛小男孩的點點滴滴,那個家長一聽嚇了一跳,他說:「楊老師你怎麼連他的模樣、習性都還記得?」其實,那是因為老師真心付出,當然對學生的一切都印象深刻啊!另外,要記住那麼多小朋友的名字很難,一開始接班時一班有五十幾個人,學校要老師們在兩星期內把小朋友的名字記起來,我都給自己設限在三天,所以我的記憶力還算不錯吧!但是不是只記住小朋友的名字就好,重要的是要用心的付出。我在育仁這麼久,最大的心靈感受就是育仁像一個大家庭,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感情很好,同事們碰到挫折時會互相加油勉勵,能成為「育仁人」實在是一種福氣。

張凱翔問:

最後請楊老師給我們一些鼓勵的話?

答:

在這個時代已經比我那個時代幸運多了,你們在育仁小學又比公立學校還幸運,你們有這麼好的成長機會,看看你們的學習環境這麼棒,一定要善用,趁早找到你的專長,趁早努力,學校有那麼多的老師不厭其煩的教你們,是你們學習上的一大助力。現在是個多元化的社會,也是個專業的社會,每個工作都要有證照才行,也就是需要專業,所以小朋友要早一點找到自己的專長。另外因為以前家庭有兄弟姊妹,大家在吵吵鬧鬧中學會容忍禮讓與共享,現在的小朋友大部分是獨生子或獨生女,所以你們更重要的課題是要學習在群體生活中,如何與同儕和氣相處。良好的人際關係可讓你們的學習更快速、更順暢呢!


 永遠都不會老的楊老師和大家一起合照

資料整理:王子維

回學習紀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