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境是一切的基礎。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都與環境有關,環境不只是我們這一代享用,也是要轉移給下一代繼續使用。所以,如果我們都不遵守環保的話,那麼後代子孫就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, 這樣就會造成無限的惡性循環,那麼到時候地球大概就不能住人了吧!

  So,關心環境作伙來,建造綠色新世界,你我做得到!

愛物惜物

體恤農夫辛苦,珍惜資源使用,吃東西不要浪費。

減少包裝

在垃圾日趨增加之餘,除了要著眼於妥善處理,更積極的做法,拒絕使用過度包裝的產品,減少包裝的垃圾量。

愛護環境

拒吃破壞環境的食物,有些高海拔的蔬菜、水果、茶葉,由於我們愛吃就有人上山種植,會造成土地鬆動、土石流現象。

保護臨危動物

有些山珍海味其實是需要保護的動物,不要因為人類的口慾,而把牠們吃光光,如:豆腐鯊。

關心農地

沒有健康的地,就沒有健康的食物。關心農田、水域的污染情況,使大地健康,才會減低身體健康的風險。

    深愛哺育我們的地球是天性,只是不經意間,因忽略或不知嚴重性而造成破壞,環境保育是一項崇高的工作,記得「環保不能急,要靠靠自己」也許你的努力難以察覺到成效,但也請不要放棄,讓我們一起努力做好綠色新生活。不要因善小而不為,記得要積少成多。以下有幾點是從「七個環保綠點子」這本書中,摘錄的幾點:

試著騎乘自行車上下班,便能脫離交通擁塞及阻止油井鑽鑿。

讓吊扇的涼風沁人心脾,阻止電廠興建及臭氧層持續破洞。

使用一條簡單的曬衣繩,可盡情享用不請自來的免費太陽能。

吃一道簡單的泰式河粉,告別現代人的「富裕病」及畜牧業污染。

造訪圖書館享受書香,保護地球數以萬計物種永續生存的權利。

讓吃害蟲的瓢蟲發揮威力,阻止數萬座農場的殺蟲劑噴灑。

   「如何減少垃圾」是世界各國努力的方向,台灣人大量生產、大量消費、大量拋棄的惡質消費文化以及塑膠文化,再加上回收比例不到兩成的現象,即使蓋再多的焚化爐、掩埋場,仍將不敷使用,要平息垃圾紛爭的最好方法,就是從減少垃圾量做起。以下是環保的4大秘方:

 

垃圾減量與再利用:
影印紙以雙面影印為原則,若不慎印壞一面或有舊、報廢文件,則設置「反面可用紙回收箱」將之收集,充分利用其剩餘價值;至於無法再利用者,則置於「廢紙專用用收箱」,定量集中至資源回收場,達一定量時則以廢紙出售,增加福利金收入;而辦公室更利用電腦網路來傳遞作業相關訊息,如員工加班、出勤動態資訊、電子郵件等等,均朝辦公室無紙化目標邁進;近期內更擬購入普通紙雷射傳真機,汰換舊有感熱紙式傳真機,以減少轉印紙張之浪費。至於公文信封袋,則以規格分類、回收重覆使用,以珍惜資源。

 

室內放置綠色盆栽:
推動環保概念,創造綠色新生活,對於整體環境除了有美化的功能之外,亦有「掃毒」的雙重效果。藉著綠色植物的擺置,可提供便宜、簡易有效的清淨功能,這些具觀賞價值的綠色植物有如室內吸塵器一般,清除大部份瀰漫在空氣中的有毒物。

 

節約用水、用電:
限水、限電一直是企業界揮之不去的夢魘。大自然可利用的資源並非無窮盡的,為求節約,我們把原來扭轉式水龍頭更換成昇降式水龍頭;在炎熱的夏日裡,室內擺放溫度計,在室溫達30度以上時,才符合酌量開啟冷氣機的默契;辦公室日光燈與影印機,在午休時間均關掉或停止使用。舉凡種種節約措施,均已成為大家良好的工作習慣。

 

定期噴灑藥物以防治蟑螂、跳蚤之孳生,以期對環境衛生加以改善。

 

資源來源:

 

http://www.tfri.gov.tw/tfe/1fnew/c4.htm

http://e13994516.myweb.hinet.net/cu-a-3.htm

http://www.thirdnature.com.tw/green_show.php?b_id=323

http://forum.yam.org.tw/women/backinfo/recreation/nature/off301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