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於新竹縣北埔鄉的『金廣福義聯扮社』,是清道光年間,由廣東客籍墾民姜秀鑿等共同成立的一個開墾的組織。
這個團體雖然是由官府准許成立的,但一切組織、人力、財力完全由墾民自行籌設,所以叫『義聯扮社』。
所謂『金廣福』,『金』字表示官方,又有吉祥之意,『廣』就是廣東的客家,『福』代表福建,『公館』的意思,是處理公務辦事的所在。
公館成立之後,前來開墾的人日漸增多,開拓土地也愈來愈廣,姜秀鑿自然成為當地的第一望族。
金廣福公館左側,還有一間叫『天水堂』的三合院式古厝,那就是開拓先賢姜秀鑿的住宅,出過一位民族英雄,那就是日本入侵時候率眾抗日為國捐軀的英烈子弟姜邵祖。
來到金廣福公館,想到先民們開墾的艱辛,和保家衛士的壯烈,我們該如何珍惜這塊土地。該如何愛護它呢? |
|
『開台進士』鄭用錫,是台灣歸清版圖以來,台灣土生人士中第一位考上進士的人,他的祖父是從福建金門移民到苗栗縣的後龍鎮,鄭家發跡以後,搬遷到竹塹城,由於是台灣的首位進士,聲名名震全台。
鄭宅十分講究,一進門廳,迎面是三扇大門,中為屏風門,平時緊閉,只有左右邊門供人出入,大廳裡面至今仍然保存兩件雕刻精品,一件是媽祖像,一件是郭聖王像,都是唐山師父的手藝,十分珍貴。 |
|
位於彰化縣鹿港鎮龍山里金門巷的龍山寺,在清乾隆四十二年(西元一七七七年),由鹿港的泉州郊商集資興建,供奉的佛主是從福建泉州晉江安海龍寺分靈而來,所用的建材跟建築都是來自泉州。
鹿港龍山寺建築宏偉,佔地一千六百多坪,共有九十九個門,有戲台、拜亭、正殿及後殿,配有左右廳房,格式是模仿泉州古剎開元寺。
前殿共闢有五個門,又稱「五門殿」,殿前的廟埕,是用泉州的花崗石鋪成,由於朝拜的信徒眾多,初時粗糙的岩路如今已經被信徒的腳步走出了光澤。
五門殿中門有一對大龍石柱,採用「天翻地覆」法在福建雕刻而成,即是一龍盤旋在上,另一龍仰舞於下,雕工精湛,極具有價值。
正殿拜亭的看架斗拱,又叫平身科溜金斗拱,以槓桿原理支撐屋簷重量,以求平衡,是力學與美學的結合。 |
|
彰化孔子廟是於清雍正四年,也就是公元一七二六年由當時的知縣張鎬所創建。
由於不是府學,不能建成四合院的形式,但是規模宏偉超過台南孔廟,可惜日據時代時毀壞了大約三分之一,孔廟於日據時代時期被毀壞,僅留存原有之三分之二規模。
現存的彰化孔廟是於六十七年依據原狀重修,但也只有原來規模的三分之二。
台南孔廟是鄭氏所建,清人在台首先建的孔廟即為彰化孔廟,所建的大成殿高度超過台南孔廟。 |
|
位於雲林縣北港鎮的朝天宮,是台灣珍藏最豐富的一座古剎。
朝天宮創建於清初康熙三十三年(西元一六九四年)經過多次整建,現在這座三間排四落起的大殿宇,重建於日據時期,廟內所有的精緻雕刻和八卦藻井,都是以前泉州匠工最得意的作品。
廟內供奉的是天上聖母,就是所謂「媽祖婆婆」,正殿尚奉祀的媽祖神像有三十多尊,其中最為尊貴的是殿中央那尊最大的「鎮殿媽祖」,和體積最小的「湄洲媽祖」,其餘的「媽祖」全都是分身像。 |
|
座落於台中縣霧峰鄉的林家宅第,分為頂厝、下厝、萊園三大部分,下厝是清代福建水陸提督林文察的故居,頂厝士林文察之弟林文欽的住宅,萊園則是頂厝的部分庭園。
林家祖先清乾隆時來自漳州平和,同治六年(西元一八六七年),戴潮春亂起,林文察憑一身的武功平亂立功,清廷封官為福建水陸提督與賞賜良田及樟腦的製銷權,因而發達成為首富。
下厝原來是「三間排五落起」的大住宅,所謂「三間排」就是有三座門廳連接一起,五落起就是每坐門廳之後都有四排房子的意思,可惜三座主屋,除了左邊的「官保第」之外,其餘兩座門廳業已經傾毀,就是宮保第的第四落房屋也已斜塌。
這是頂厝,也就是景薰樓,初建於同至六年(西元一八六七年),日據時候重建共四邊,前有門樓,具有防禦功效,後築閣樓供遠眺,外門樓俗稱太子樓,四垂式屋頂,極為美觀。
由於風水因素,入口並沒有對準正廳。萊園是台灣的名園之一,小橋流水,亭台樓閣,匠心獨具,美不勝收。
現在的樓台都建於日據時候,此園更因為曾經接待過梁啟超而聞名遐邇。 |
|
王得祿的祖父自江西移往台灣,是現今嘉義太保鄉人,初隨總兵柴大紀出征攻林爽文立功,其後改調水師平定蔡牽之亂,清廷詔任浙江提督,升子爵,封太子少保,死後追封伯爵太子太保,為有清一代,土生台灣人士中官位最高者,因而民間看作是神秘人物,至今仍然有許多有關他的種種傳說。
這是太子太保伯爵王得祿墓,位於嘉義縣新港鄉安和村北面番婆附近田園中。本墓建於清道光二十四年,也就是西元一八四四年,佔地一公頃,前後有八七.五公尺,左右四三.三公尺,墓碑的後面有墓岸,墓手向兩邊伸展。
兩側寶城石柱,依次立於石龍、石鳳、石獅、石象,墓前立文武石人及石獸,這些石像雕工精細,造型生動,是難得的石雕精品。 |
|
這是位於澎湖西嶼鄉外安村的西台古堡。光緒年間,中法戰後議和,清廷改派劉銘傳為巡撫籌畫防務,擇地建了十座砲台,西嶼古堡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。 砲台的正面入口築有雙重拱門,前門洞上方鑲嵌李鴻章親題的「西嶼西台」石額,砲台內部,分布許多拱頂、隧道四通八達,隧道兩側的磚砌房間是官兵起居之所。一旦發生戰況,官兵可以在隧道內往來聯絡。
我們如果能夠花點時間到澎湖看看這座古時候規模宏偉的軍事基地,天光水色全台少見,其景觀之優美,在現今留存的古要塞中還不多見呢。 |
|
澎湖天后官是位於澎湖縣馬公市長安里正義街十九號,相傳建於明代初年,是全台灣最早創建的廟宇,原名叫做娘媽宮或稱媽祖宮。
明、清時期多次擴建,現今廟宇是日據時期所重建。近年來政府再加以重修。
清康熙二十二年,也就是西元一六八三年,施琅得澎時宣稱曾得媽祖庇佑,後經過清廷晉封天妃為天后乃稱為天后官。
澎湖的天后宮的媽祖像為金面造型,一般而言官方祭祀媽祖多屬金面造型。因為澎湖距離福建最近,創建的最早,澎湖天后宮看起來規模也許不算宏偉,但是歷史地位卻值得我們珍視。 |
|
漁翁島位於澎湖三大島的最西面,控制著澎湖灣的入口,自古以來即為澎湖對外的屏障,乾隆四十三年(西元一七七八年),澎湖通判謝維祺奉台灣知府蔣元樞之命,建七級石塔,每夜點燃燈光照耀海上,指示航行船隻,為台灣地區最古老的燈塔。
道光元年(西元一八二一年)曾經重修。
光緒元年(西元一八七五年)改建為西式燈塔,
日據時期曾加以修改, 現為白色圓形燈塔。
漁翁島燈塔不但是台灣燈塔的開端,也是早年航行台灣與廈門之間的重要航標,對於台灣的拓墾具有重大的貢獻。現今仍是台灣海峽水域的重要燈塔。 |
|
學甲慈濟宮創建於乾隆九年(西元一七四四年),奉祀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移民的守護神--保生大帝。
慈濟宮殿宇金碧輝煌,門前有一對巨大的旗杆氣勢非凡。慈濟宮內留有清代台灣陶磁名匠葉王精巧的交趾陶製品人物操然,栩栩如生,可稱得上國家級文物。 |
|
赤崁樓位於今台南市中區民族路二一二號,是荷蘭人在明永曆七年(西元一六五三年)著手建造的政廳,原來的名稱叫普魯民遮城。
現有樓閣是清光緒時候所建。光復後一再重修成現貌。
樓的週長四十五丈三尺,樓高三丈六尺有餘,壘磚為垣,磚塊由爪哇運來,而樓垣是以糖水、糯米汁搗蜃灰製成,堅硬如石。鄭成功光復台灣,改稱普羅民遮為承天府,也就是鄭氏之幕府,其後因朱一貴變亂時荒廢,又因為連年的地震,屋宇傾圮倒塌,只剩下周垣,台基完好堅固。
清光緒末年,又在舊台基上新築文昌閣,海神廟及五子祠三座樓閣,五子祠也在本世紀初斜塌了。
如今的赤崁樓是由普魯民遮城的台基,即台基上的文昌閣和海神廟所組成。現今原來荷蘭人所建普魯民遮城,除了台基外,只剩下樓後的稜堡殘跡,供人憑吊。 另外赤崁樓內的古蹟之物,以乾隆皇帝頒賜福康安的石龜御碑
最為珍貴,這種豎立在石龜上的石龜碑,由乾隆皇帝親題詩文嘉獎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事件,碑文用漢滿文同時記載,在台灣並不多見。 |
|
早年與赤崁樓閣著內海台江遙遙相對的安平古堡,是位於台南市安平區國勝路二十八號,是台灣最古的城堡殘跡。
古堡建於明天啟四年(西元一六二四年),原名熱遮蘭城,和赤崁樓一樣都是荷蘭人所建造的,但是比赤崁樓更早了三十年。
赤崁樓是政聽,古堡則是荷蘭總督的駐在地,是發號施令的軍事中樞。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,遷入城堡內居住,所以至今當地人士仍稱安平古堡為『王城』。 清康熙二十二年(西元一六八三年),將台灣納入版圖,政治中心移到現在的台南市區,本城改為軍裝局。
同治十年(西元一八七一),英國軍艦砲轟城堡,軍火庫中彈爆炸,城堡被毀,之後滿清未加修繕,逐漸斜塌。清光緒元年(西元一八七五),沈葆楨搬已傾毀的熱蘭遮城磚石建造億載金城,安平古堡,今之城堡是日據時日人所仿造者。 古堡台基所用的大磚,仍然是荷蘭人當時自爪哇殖民地運來的。 |
|
『億載金城』設在台南市安平區的金城里,清光緒元年(西元一八七五年)為防日人,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來台,為鞏固安平海防,奏請清廷批准,請了法國工程師來設計建築的大砲台。
這座城佔地大約一平方公里,是多角形,城牆高一丈,厚兩丈,城基以犬牙狀護基,深入周圍護城河中,護城河寬十尺,水深可以沒頂,整座大砲台僅向東南開了一座城門,設計十分堅固。
城表門額嵌有石匾,上書『億載金城』,城內門額石匾上書『萬流砥柱』,都是沈葆楨的親筆。紅磚綠樹映在水面,非常美觀。
呈上原來安裝了五座大砲,四座小砲,都在日據時已將大砲拆除標售,現今留存的大砲是光復後仿製的,但是城牆仍在,現在已經開闢為公園,由至該處遊憩之餘,也可以體會出先人們當年的功績。
劉永福部將柯壬貴於日軍侵入台南時候據此城孤軍奮戰,最後已寡不敵眾才棄城內渡,其英勇事蹟今猶盛傳。 |
|
明永曆十九年,也就是西元一六六五年,延平郡王鄭成功的世子延平嗣王鄭經,在金台南市中區南門路二號,興建台灣地區第一座孔廟,為國子監,在此考進士,從此台灣文風大盛,改為台灣府學稱全台首學,歸清版圖後稱為全台首學。 孔廟初建時只有大成殿,歸清以後經多次整修擴建,才有宏大的規模。整個建築群,包括東廡、西廡,後殿崇聖祠,殿前櫺星門。
門外有左右禮門、義路、大成坊、泮宮坊、泮池和宮牆等,櫺星門東邊還有名宦祠、鄉賢祠,西邊有孝子祠、節孝祠,東廡外邊,又有明倫堂、文昌閣、朱子祠。在這些建築物群中,泮池、宮牆、朱子祀三座,毀於日據時期,台南孔廟至今已整修過十七次,其他建築大體上還保持原來的面目,廟埕古樹參天,風景優美。
廟內藏有很多清代皇帝頒題的字匾,東大成坊之外,立有滿漢文并刻的『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』的下馬碑,這些都是極具有價值的文物。 |
|
祀典武廟位於台南市中區永福路二二九號,是明朝永曆年間初建,清朝康熙年間擴建,雍正五年,也就是西元一七二七年列入祀典,故稱為祀典武廟。
祀典武廟俗稱為大關帝廟,在赤崁樓南側,鄰近大天后宮,與台南市文廟並稱為台灣地區保存最為完整壯麗之古廟。
每年春秋兩季祭以太牢,也是台灣地區最有名的關帝廟。 |
|
位於台南市中區永福路的大天后宮,原來是明寧靖王朱術桂的故居。寧靖王是明太祖九世孫,永曆十八年(西元一六六四年),自荊州輾轉來台,投靠鄭氏,鄭氏就蓋了這間王府給他居住,寧靖王別號一元子,所以他自稱這間王府叫『一元子亭園』。
康熙二十二年(西元一六八三年)明鄭降清,寧靖王及侍從五妃,二侍從均以身殉國,一元子亭園空無所主。
清人尋朱姓宗親小兒為寧靖王立嗣,並將王府改建為天妃宮,崇祀媽祖。康熙四十年(西元一七0一年)左右,媽祖晉封為天后,本廟亦即改號為天后宮。
這也是台灣本島最早的天后宮。本廟原是王府建制,帝王家當然壯麗豪華,拜亭有樑七座,階七級,是全台灣寺廟所獨有。
廟內匾、聯、碑、銘非常多,典藏之風,雕刻之美,以及神像之莊嚴,都是全台之最。 |
|
五妃廟是位於台南市中區五妃街,是墓與廟結合的建築。明永曆三十七年,也就是西元一六八三年,明將劉國軒兵敗,與滿清議降,明寧靖王朱術桂決定以身殉國,妾袁氏、王氏、婢秀姑、梅姐、荷姐五人,投環從殉全節,死後合葬於桂子山。
清乾隆五十一年(西元一七八六年),滿籍、漢籍御史數十人崇仰五妃的忠貞節烈,修整墓園,立墓碑,上題『明寧靖王從死五妃墓』,墓前建廟,名『五妃廟』。
但是因為是王妃的緣故,闢建三門,中央入口的廟牆向內凹進,稱八字牆。 五妃廟右側還有一小祀『義靈君墓』,埋葬的是奉寧靖王命令收葬五妃後自盡殉王的兩位侍從官員。五妃表現的是中國婦女的貞烈節操,永為國人景仰尊敬。 |
|
鳳山舊縣城位於現在的高雄市左營區,清康熙六十一年(西元一七二二年),鳳山知縣劉光泗開始築土城,周圍長八百一十丈,高一丈三尺,東、西、南、北各設一門,外有護城河,寬一丈,深八尺,乾隆二十五年(西元一七六0年)的時候,又在城門上各建大砲一座。
後因林爽文之役被攻破,主事者感到此城難守,乃移至今鳳山市重建新城,故而左營原建者稱為舊城。
嘉慶十年(西元一八0五年),鳳山新城因為孤立無依,被吳淮泗等攻佔,富有擴大重建舊城之議。道光四年(西元一八二四年),福建巡撫孫爾準來台巡視,決定重建舊城,就原城基略移。
道光八年(西元一八二八年)完工,築成周長一千兩百三十四丈,寬一丈五寸,除了四門之外,又於四隅築砲台四座,後因鳳山知縣病死,人們以為不祥,故縣城仍設在鳳山新城,舊城成為廢城。
現今鳳山舊城僅留存東、南、北三門。其中以北門最為著。北門正式名稱為拱辰門,城門建構仍十分完整,尤其內外兩壁的泥塑彩繪門神,造型古拙,浮雕細緻,是道光年間留下來的藝術精品,也是全省各城門中唯一的門神,十分的珍貴。 |
|
高雄市本名打狗,又名打鼓,遠在明朝末年就已經成為南台灣有名的海港,荷據時期,荷蘭人曾開闢打狗到荷蘭東印度巴達維亞之間的航線,益增打狗的重要性。
光緒元年(西元一八七五年)清廷為加強打狗的海防,命副將王福祿在打狗港口旗後山建西武砲台,稱為旗後砲台,旗後砲台由英國技師設計監造,不但形勢險要,規模也十分宏偉,砲台內設有大砲四尊,營房二十二間,整體構造摻入不少中國式的建築,如砲台入口的牆上以磚砌成『囍』自就充滿了中國風味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