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上有些地區,自然資源缺乏,或者因為教育不普及、生產技術落後,或者遇到重大災害,使得人民生活困苦。我們居住在豐衣足食的臺灣地區,要發揮人飢己飢、人溺己溺的精神,關懷他們,並加以協助,譬如指導他們改進農耕技術、以物資援助他們等,這些都是做為現代的世界公民應有的愛心表現。

  在荒蕪的曠野中,有個孩子奉獻了五個餅二條魚,耶穌就用這一些食物,再加上祝福,奇妙地餵飽在場的五千人。因為一個孩子無私的小小奉獻,使得許多人因此得到了飽足…

這是聖經上一個分享的故事。

  「愛的麵包」基於這種奉獻分享的精神,除了以積少成多、儲蓄助人的實際行動,來幫助有需要的人外,並藉著凝聚社會各階層的愛心,建立一個人人樂於「分享有餘,幫助貧窮」的公益社會。

  自1994年起,「愛的麵包」開始幫助國內外兒童解決其生存、教育、醫療、清潔用水等問題,並協助其獲得其發展之機會,其中以「街頭遊童」、「貧病兒童」和「童工問題」尤為台灣世界展望會及台灣「愛的麵包」捐款人士所深切關懷之議題。

  「愛的麵包」以生活中小小的捐款來幫助國內都市原住民兒童受教育及改善生活,以及自「社區守護天使行動」出發,促進社區內兒童、少年及婦女安全保護工作;更透過國際世界展望會的組織,幫助柬埔寨斯里蘭卡越南等地的街頭遊童獲得生存、妥善照顧和受教育,以及協助國際間有需要的人群,解決其家庭、社區問題,改善生活環境及醫療品質。

  蕭伯納曾說:「成人對兒童最泯滅人性的行為,不是憎恨他們,而是對他們漠不關心。」

  雖然,我們不能時時刻刻陪伴貧苦兒童一起成長,但我們的涓滴愛心卻仍然能夠關懷幫助他們的需要。